“需求側呼應關于電力工業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含義,不管從經濟仍是氣候視點看,電力需求側呼應都是一項戰略出資,”10月27日,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游夢娜在清華大學動力互聯網沙龍上說,需求側呼應不只要助于我國下降對新增燃煤電廠的需求、添加電力頂峰時期的調度資源,也能夠協助相對缺少彈性的電網消納更多可再生動力,還有利于促進電力商場化革新。
美國的需求呼應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最早用來應對電網突發狀況。跟著可再生動力和分布式技能的廣泛應用、節能減排方針不斷進步,美國的動力格式變得日益雜亂且動態化,美國的需求呼應已成為應對這些改變的牢靠途徑。
現在,高效使用可再生動力和完成節能減排方針已成為世界各國的火急需求。那么,在動力結構轉型這一相同大布景下,美國電力需求呼應能為我國電力工業開展帶來哪些啟示?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關于我國的需求呼應又提出哪些主張?
方針扶持是保證需求呼應成功的必要要素
“方針扶持對保證美國需求呼應項目的成功至關重要。這些方針使需求呼應資源可與發電資源競賽,參加批發商場,供給各式各樣的服務,包含動力、容量和輔佐服務。”游夢娜如是說。
1992年《動力方針法》經過敞開電力批發商場使美國電力行業逐步放寬控制。4年后,美國聯邦動力監管委員會的兩條法則使競賽商場固化成型,為電力批發商場歸入需求呼應項目打好根底。2005年《動力方針法》將需求呼應作為美國一項國策。爾后,美國聯邦辦理機構認識到,只要破除商場和體系壁壘,需求呼應的經濟效益才干完成。2011年,聯邦動力監管委員會第755號令承認需求呼應能夠成為平衡動力供需的辦法,代替發電資源,并要求對需求呼應進行相應補償。
方針扶持方面,游夢娜以為,需求呼應能夠有用、牢靠地發揮削峰效果,并供給容量備用的其他服務。雖然我國電力商場結構、方針環境與美國不同,但我國在整合需求呼應服務方面仍能夠深挖潛力,進一步擴展經濟和環境效益。
新商業模式和技能能進一步節約動力
各種動力科技進步使需求響不只逾越了以往簡略的負荷辦理,還引發了商業模式的革新。在美國,需求呼應計劃一般由電力公司直接擬定并向客戶分配資源。可是,電力公司關于集成辦理客戶進行契合減少的積極性卻不高。因而,需求呼應負荷集成商這個新的服務行業誕生了。當今的美國需求呼應商場較為興旺,具有數十個負荷集成商。
除新的商業模式,各種計量、通訊、猜測、移動信息技能、智能電網及動力辦理軟件、硬件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步。“蘋果公司在2014年以32美元收買了出產互聯網遙控溫控器的Nest公司,蘋果公司也供給智能家用溫控技能。這兩種技能不只以日子時髦消費品推行,也承當需求呼應的功用。”游夢娜介紹,這些技能不只讓科技公司拓荒了新的商場,也有助于進步顧客的節能認識,使他們更簡單節能降耗。
清楚明了,需求呼應節省了大筆電費開支,能夠發生巨大的經濟效應。游夢娜以為,雖然國情不同,我國也能夠經過擴展需求呼應來取得可觀的經濟利益。
我國需求呼應面對的妨礙及相關主張
依據美國商務參謀辦理公司Nagivant的一項研討標明,需求呼應容量有望從2014年的30.8吉瓦增長到2023年的197吉瓦。亞太區域容量有可能與北美區域相等,占全球容量的34.5%。由此可見,我國的電力需求呼應商場還有很大潛力。
談到需求呼應在我國面對的妨礙,游夢娜表明,我國的需求呼應現在還處在起步階段,有許多要素影響了需求呼應的開展,例如電網企業難以摒棄傳統的盈利模式、項目資金的約束、對需求呼應效益的輕視、商場主體才能缺乏等。
雖然存在上述許多妨礙,但在我國對環境保護問題日益注重、電力革新逐步加快的布景下,當時的環境關于需求呼應開展非常有利。國家樹立了全國需求側辦理渠道,各地電網企業也樹立了節能服務公司,作為電力負荷集成商供給需求呼應服務,以新的商業模式融入需求呼應。一起,在本年3月的電力革新文件中,也提出“要從施行國家戰略大局動身,積極開展電力需求側辦理和能效辦理。”
關于我國需求呼應未來的開展,游夢娜主張,樹立并推行供需互動用電體系,施行需求側辦理,引導用戶動力消費新觀念;習慣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儲能等多元化契合接入需求,打造清潔、安全、快捷、有序的互動用電服務渠道。